警告:
成功:
林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组成员 > 名家专栏

董仁威:一部正宗的中国科幻电影——《缉魂》观感 来源:科幻新书推荐 2021-03-16

《缉魂》是另一种类型的科幻电影,它不似太空歌剧式的大投入、大场景、大制作的科幻大片。它提供了一种国产科幻电影的新模式,即以中国科幻作家成熟的科幻名作为基础,运用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把青年人喜欢的悬疑、诡异、推理等元素植入其中,一样制作出受公众欢迎的科幻电影。

今天,我和海南壹天视界董事长甘伟康、副总裁董晶一起在陵水清水湾的一个小小电影院里观看根据江波的科幻小说《移魂之术》改编的科幻电影《缉魂》。

科幻小说《移魂之术》,我是太熟悉不过了。2012年,我们在第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中,《移魂之术》就获得过最佳中篇科幻小说银奖。

我们看完这部以悬疑为特色的科幻电影后,一致夸赞说:好!

好在哪里?首先,好在改编者保留了原作的科幻核心。我在参加蓝星球科幻电影节时听陆川说过,他们正在拍的科幻电影《749局》不敢打科幻片的招牌,因为科幻界对科幻电影的要求很高,一打上科幻的招牌观众就很挑剔。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判断一个电影是否是正宗的科幻电影,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那就是把科幻核心去掉,看还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还是,那科幻只是一张皮,不能算是一部正宗的科幻电影,如果把科幻核心去掉,故事就不成立,说明科幻核心与故事水乳交融,就是一部正宗的科幻电影。

《缉魂》的科幻核心是“人脑复制”技术,如果把这一技术从故事里剔除,离奇的凶杀案就不能成立,凶手也无法找到。所以,我们认为《缉魂》是一部正宗的科幻电影。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只有正宗的科幻电影才好,艺术主张多元化,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优秀影片。

我在这里只讨论分辨是否科幻电影的命题。

“人脑复制”技术,是21世纪最前沿的技术之一,科学家们在全力以赴揭开思维的秘密,揭开自我意识、智慧、记忆的机制之谜的谜底。目前,这方面的进展举步维艰,人们不知道“灵魂”的载体是什么,“灵魂”的密码体制系是怎样构成的。小说大胆地想象通过核糖核酸(RNA)移植技术来实现“灵魂”的复制及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虽然说服力不够,但是,科幻就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的,是可以胡思乱想的。我就在十多年前写的科幻小说《克隆灵魂计划》中,设计在量子层面,通过《易经》的推算,解了灵魂密码之谜,也是只有一点点根据的胡说八道。

此外,《缉魂》的编剧在尊重原作科幻核心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加工改造,围绕王姓富豪被害案件展开,剧情不断反转,层层递进,直至影片结束,你都很难断定凶手是谁,是一部很烧脑的悬疑片。

《缉魂》是另一种类型的科幻电影,它不似太空歌剧式的大投入、大场景、大制作的科幻大片。它提供了一种国产科幻电影的新模式,即以中国科幻作家成熟的科幻名作为基础,运用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把青年人喜欢的悬疑、诡异、推理、烧脑等元素植入其中,一样制作出受公众欢迎的科幻电影。

《缉魂》是中国当代科幻步入黄金时期以后,继《流浪地球》之后的又一重大收获!

(董仁威,科普科幻作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

(来源 | 科幻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