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成功:
科幻新闻 ABOUT CONTEST
联系我们 CONTACT

大赛官方邮箱:kepukehuan@unisedu.com

组委会联系人:王老师

客服热线:
010-62781166、010-62799826
工作日9:00-12:00; 13:00-18:00

投诉电话:010-62102021

科幻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幻新闻

第三季《等你,在未来》新书出版介绍

发表时间:2017-07-14

 

书名:《等你,在未来——第三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主编:李凌己 石顺科

定价:60.00元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2月

创作者简介:

这是一群热爱科普科幻的中学生

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他们怀揣着同样的梦想

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在全国的舞台上尽情展示着才艺

为了自主招生,也为了心中的科幻梦

他们就是2016年“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获奖者们。

内容简介:

首先,本书是当代中学生想象力、观察力的记录。本书收录的是“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其次,本书还是我们留给未来人类的一份珍贵的史料档案。书中的大部分文章记录的是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对未来的预测和对今天的理解,具有特殊的档案与史料价值。

专家推荐:

翻开这本集子,眼前即刻出现暑期“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决赛夏令营讲座上,那一张张年少青春的求知面孔,从曾经座无虚席的讲堂到今天这本集子,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科学性文学创作的未来和世纪希望!

——北京大学前中文系系主任、教授、博导 陈跃红

一些获奖作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超凡的想象力令我惊讶,深为青少年潜在的强大创作力感慨。我非常愿意为这本书写序,因为我曾提议为获奖作品出一本书。这是这个大赛的第一部书。虽然并非每篇作品都字字珠玑无可挑剔,但透过炽热灵秀的文字,我们能领略到闪烁的智慧和远大的情怀;也能供更多愿意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的青少年们借鉴和评议,取长避短,迅速成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 霞子

让科幻成为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著名科幻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刘慈欣

未来的科幻大师在这里产生。

——《科幻世界》副总编 姚海军

编辑推荐:

《等你,在未来》不仅是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们借鉴的作文宝典,还是重燃读者心中奇妙科幻之情及激情电波的一卷好书。书中清晰勾勒出了当代中学生心中的未来科幻色彩,每篇文字都是一部带上3D眼镜就如身临其境式的科幻大片。

序一:面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

陈跃红

又是新的一届暑期“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决赛,又是夏令营讲座上那一张张年少青春的求知面孔,从曾经座无虚席的讲堂到今天这本新集子,规模更大,水准更高,这里,正酝酿着中国科学性文学创作的未来!

我们仍旧需要回顾和记住历史,那就是,在中国人的思想史上,科学理性和科学思维虽不能说全是空白,但相比较于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至少是重要的弱项。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在中国文学以诗词歌赋,戏曲小说著称的辉煌历史上,其中与科技思维想象有关的作品,虽不敢说完全没有,但至少在当下所见各种文学史著述中,我们是真没有见到相关的代表性作品和历史叙述。

至于到了现代,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面对科技领先,船坚炮利的列强逼迫,我们意识到自身的重大缺失,于是在科学技术上竭力“师夷之长技” 的同时,科幻文学的倡导也曾经一度为当时的文人社会所看重。譬如五四运动前后梁启超,鲁迅等一代人就都积极提倡甚至亲自译介过国外的科普科幻作品。不过,那个时候的作家们所关心的,倒不太像是科学思维和技术进步的文学性表达本身,而是一种理想主义乌托邦社会的创立。当民族危机和社会革命成为当务之急后,曾经一度萌生的科幻文学小潮流很快就被重建国家秩序的现代性文学大潮所淹没了。

新中国成立,因全力建设现代国家而对科学技术的渴望,再次引发向广大民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国家层面组织科学界和文学界联手推动科普文学写作,一度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对于向民众大规模普及科技知识,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出生自那个时代的人们,有谁不知道《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系列读物呢。遗憾的是,这种科普文学 “热”的状况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运动化为乌有,不过却又因为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而得到再一次的复兴。一部叫作《珊瑚岛上的死光》的电影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各种科普期刊和科普文学的杂志也一度大卖热炒,受众云集,许多省市的科协都办起了科普暂止,组织了大量科普活动。可惜好景不长,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经济工商管理诸行即使在高校也都成了宠儿,谈谈科普故事,说说技术幻想的文学又如何抵挡得住,又一次走进低潮虽非情之所愿,面对文化和文学消费市场的变脸也确实是无可奈何。

好在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文学文类之一的科普和科幻文学从来都是一只不死鸟,一只不断浴火再生的火凤凰,一旦环境气候适宜就会蓬勃生长起来。走进 21 世纪,人类迎来了高科技,电脑,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数字化生存大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昨天的幻想今天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历史上最优越的科幻文学生存发展环境由此而诞生。

就世界而言,大家熟悉的小说以及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中科幻文学的异军突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阿西莫夫,星战系列,宇宙,虫洞,穿越题材, 3D 科幻大片等世界性轰动接受效应和市场化的成功开启了文学和影视的新路径。在网络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环境中,隐隐约约已经出现分不清人机关系的伦理冲突和生命意义叩问,而图灵猜想的远方也正露出一线连接未来的曙光。

就国内而言,2015 年可能也阴差阳错地注定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新起点。这一年,国内领军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以《三体》获得了号称科幻文学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成为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第一块里程碑。继刘慈欣凭借《三体》成为中国第一位雨果奖得主后,80 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作品《北京折叠》又获得 2016 年雨果奖。中国科幻文学作家曾评价:“郝景芳是中国科幻作家中文笔最细腻、风格最隽永、情感最入微的作家之一。她是把科幻往文学道路上引的人。”在众多高校,各种突破传统文学框架的创意写作专业纷纷开设,一大批年轻学子和文学爱好者涌入写作的各个领域,这其中就包括了科普科幻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动漫游的创作。在政府大力号召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涵盖领域,同样也包括了科幻文学的广阔空间。就连笔者所在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办了创意写作的专业硕士教育,目前已经有 80 余名研究生正在这一领域努力钻研,他们中就不乏科幻文学的爱好者。而在个人最新任教的南方科技大学,科幻文学的鉴赏和创作蔚然成风,而在国内许多省区,各种有关科幻的基金会,创作赛,此起彼伏,热潮涌动,中国科幻文学的好时代无疑正在到来!

当此时,早就得风气之先的紫光教育机构和清大紫育教育,在曾经与国内科普、科幻社团和相关部门等联合连续举办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创作赛事的基础上,于 2015 年开始出版比赛的获奖作品集,并且决心一年年连续不断地坚持下去。今年这是 2016 新一届,新一集了,我为他们的眼光和魄力叫好鼓掌!

摆在面前的这本集子是 2016 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的中学生朋友们的又一本习作。主办方领导嘱我务必为同学的习作集子写几句话,我依旧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决意为中国科幻多说几句赞语,但是又感觉到基本的观点都已在去年的集子中说过,毋须新创,于是,就将旧文略加修改供主编参考。总之是,希望中国的科普和科幻文学创作借此历史机遇突飞猛进,希望新的一代青少年写作者脱颖而出,期待在大学创意写作的班级见到他们勤奋的身影。当然,我更期待在世界科幻文学的园地里,中国新一代的写作者未来会培育奉献出为世界分享的惊世巨作!

2017 年 1 月 7 日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校园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前中文系主任;南方科技大学人文讲座教授,人文中心主任)

序二:等你,在未来

霞子

正当如火如荼的科普工作缺少原创人才之际,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来了。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青少年却存在着严重的知识缺陷和缺乏对人类未来的强烈关怀。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在一个科技发展迅速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青少年的目光和情怀所及,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未来。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科普原创人才后备力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3 年推出“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希望通过大赛能打开青少年的视野和想象力,把科学思想和创新思维的种子根植于科普教育的基础群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科普创作之于中学生,是一门陌生的学问。

科普创作既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科技报道,而是一门独特的交叉学科。特别是具有寓教于乐特性的科普文学作品,既是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产物,也孕育着科学思维的赤子。如此兼具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写作,不但能锻炼青少年的双向思维能力,促使参赛者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究,也能促进其对科学之于人文的思考,逐步培育起科学思维的金字塔。无疑,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

大赛设置了科普和科幻两个类别,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想象力。

其实,从广义上来说,经得住科学逻辑推理的科幻作品也属于科普的范畴,是科学文艺的一个重要分支。但从创作类型上来看,科幻与通常说的科普作品有明显的独特性,其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科普作品无论采取讲述体的形式,还是诗歌、散文、童话、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形式,其中的科学知识必须是确定的、精准的,以起到科学传播的作用;而科幻则是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基础之上,对未来科技发展,以及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乃至人与自然关系等影响的想象,具有激发科技想象力和对未来理性思考的作用。

科幻之所以姓“科”,正是因其科学属性。所以,对参赛的科幻作品强调以科学为依据的想象,避免与魔幻、玄幻、奇幻等题材混淆,以保持科幻作品最本质的科普属性。而这一属性,也正是促使参赛者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激发其科学探索兴趣的关键因素。

大赛已举办了三期。为了更好地培育原创人才,赛前组委会会聘请老师进行有关的讲座辅导。我也曾连续 3 年做过关于科普创意和创作的讲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动。培训或许是比比赛更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个过程,很多学生从对科普创作的懵懂认识,到明白科普的重要性和创作规律,以及肩负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

来自北京的王梓岩同学说:“从讲座里我们可以听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为科普立法的国家,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科普领域是非常重视的。参加此次大赛,我觉得有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参与其中,也是在为国家科普事业尽我们的社会责任。我希望引领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一起为科普事业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我相信,很多科普人看到这样的话都会被深深感动。因为点燃青少年的科普热情,激发他们担负未来大任的理想,正是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真正目的。

来自内蒙的张銮雪同学如此感慨:“在参加这次科普科幻作文决赛夏令营之前,我对科普科幻作文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了解,认为只有理科生能够驾驭科普这个领域,因为他们有很强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当我听到了专家的指导和讲座后,我明白了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够写好一篇科普作文。所以,我认为文科生也有能力挑战这个领域,以后的科普科幻作文不仅仅是理科生的天下,更有我们文科生的半壁江山。”这段话说的真好。因为科普文学是科学和文学的有机结合,需要文理两通的才华,不但适合理科生,同样也适合文科生。我国的科普法明确指出,科普的内容不但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所以,希望更多的文科生加入进来,一起来为科普做贡献。我们相信,你们就像科普的火种一样散布到全国各地,会逐渐形成燎原之势的。

大赛是成功的。一些获奖作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超凡的想象力令我惊讶,深为青少年潜在的强大创作力感慨。我非常愿意为这本书写序,因为我曾提议为获奖作品出一本书。这已是这个大赛的第二部书了。还是那句话,虽然并非每篇作品都字字珠玑无可挑剔,但透过炽热灵秀的文字,我们能领略到闪烁的智慧和远大的情怀;也能供更多愿意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的青少年们借鉴和评议,取长避短,迅速成长。

随着科学普及的逐步深入,科普的重心将不断提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传递将成为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拥有一双深邃明亮的目光去看世界,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多彩和有意义。科普是公益的,利他的,有益于社会的。所以,热爱科普的学子们是有情怀、有奉献精神、可敬可爱的。我似乎看到你们正目光如炬、心怀高远地擎着青春的旗帜勇敢地走向未来。

来吧,孩子们。无论未来是狰狞还是微笑,我都将期待满怀地等着你们。因为你们的所思所为,将决定它的容颜。

时间老人如是说。

2017 年元旦重写于北京香沁园

(作者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名家寄语: